航空医疗救护的困局与曙光
40年从0到1,7年从1到300
昂贵的航空医疗救援费用,如何解决?
在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救护体系的路上,如何找到一个低收费、惠及大众的运营模式,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如果有一位重伤者想通过航空医疗救护从浙江宁波去外地就医,根据不同的直升机机型,市场费用在4万元/小时~8万元/小时,固定翼飞机费用则为几十万元。如果是一般的小直升机,到杭州需要4万元,到上海需要7万元,用时在60分钟内。
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患者选择地面救助,一辆救护车从宁波市中心医院到杭州,车辆使用费是600元,再加上救护车医护人员急救费用400元,一般1000元即可完成一次救护。二者价格相差40倍,甚至100倍。更甚的是,这笔费用无法被纳入医保。如果患者没有购买商业保险,那么费用将完全由患者本人承担。
“用户使用成本高是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发展的痛点,也是我国航空医疗发展中的难点。按照国际通行惯例,航空医疗救护的成本主要包括政府补助、保险、慈善、个人付费等多种途径。目前政府补助、保险、慈善等方式在国内尚在探索阶段,需要结合各地政府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航空医疗救护发展方式。”张兵表示。
未来,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航空医疗救护描述起来简单,“飞机过去,把患者接过来”,但其流程十分复杂。与通用航空的其他业务类型相比,航空医疗救护工作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除了对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对服务流程和规范化、专业化操作的要求更高。
“让‘空中120’挽救更多生命,需要在航空医疗救援(救护)的设备与病房配备、医疗救援(救护)队伍、院内外衔接流程等多个方面定制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表示。以医疗救援(救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为例,过去几年,瑞金医院公开选拔了重症监护、急诊、创伤科等几十位优秀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航空医疗救援(救护)队伍,并建立了航空医疗救援(救护)专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
延伸阅读
航空医疗就是直升机救援吗?
医疗专机分为两类:直升机及固定翼飞机。两类飞机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航行里程。直升机的最大飞行半径一般不超过300公里,即省内的城际医疗转运;而固定翼飞机的航程可增至3000公里以上,到达机场后可加油继续飞行。因此,不同的医疗专机将服务于不同需求的患者。
航空医疗是不是就是把病人搬到飞机上治疗?
航空医疗是面向具有中远距离转运需求患者而制订的医疗转运方案,即把病人安全地从A地转运至B地,到达指定地点后接受当地医疗机构的进一步治疗。
一般来说,患者如遇到以下情况,将使用航空医疗救护服务:患者在国内较偏远地区或国外发生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无法独自乘坐民航班机或其他交通工具回到常住地的;患者自身已经有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日常陪护,且需要远距离出行的;在世界一些主要疫区,急需安排安全撤离的。
因此,航空医疗工作者更关注“如何保证患者在飞行期间的生命体征稳定”,而不是“在飞机上为其进行治疗”。
执行航空医疗救护任务的飞机有什么特殊性?
专业救援飞机上的医疗抢救设备和药品敷料等配备均有标准,心电监护及除颤仪器、氧气瓶等每个设备都有固定的位置。飞机上还有适用于空中飞行的担架,将脊柱骨折等危重患者牢牢固定,避免震动带来的二次伤害。
如何申请航空医疗救护?
通常来说,当发生重症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中毒、严重创伤等,地面救护车无法到达或无法快速到达现场时,人们就可以申请航空医疗救护。申请航空医疗救护的途径并不复杂,当遇到前述突发情况时,可通过拨打999、120急救电话,提出航空医疗救护诉求。
(文章来源:中国民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