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English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浅析国际市场下的中国民航运输

2015-05-12

关键字:民航运输;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现状;机遇;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现状,交通运输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就全球来看,国际上各个航空运输企业开始大规模的重组兼并,航空运输开始出现联盟化与自由化同时航空运输的成本在逐渐降低,以至于航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剧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航空运输企业。

交通运输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一直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存在。在所有的交通运输中,民用航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子部门一直积极的参与社会财富创造。尤其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出行的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民用航空在交通运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我国民用航空尤其发展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航空事业可谓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我国的民航在逐年的扩大航空路线的覆盖范围,使得广大的人民群众出行更加的方便;民航企业不断地增加高质量飞机的数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兴建机场,机场已逐渐的覆盖中小城市,更加方便中小城市居民的出行;中国民航具有更加完备的应激策略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国内的各家民航企业百花齐放,中国民航的服务更加人性化。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航企业的这种现状在国际民航中是否具有竞争力?如果我国民航企业在国际背景下不占优势,那么我国的民航企业又将实行哪些措施?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我们急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了解目前国际民航企业与我国民航企业的发展现状,找出不足,提出具体能够提升我国民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为具体的实施提出理论依据。

本文的研究内容:

1.分析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经营现状及外部条件

2.探讨航空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3.提升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步骤

4.提升我国航空运输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1.研究进展

李春玲等人通过对国内外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得出中国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较弱。她认为并购重组能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是提升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她在分析并购重组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并购重组视角的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并以东航并购上航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并购重组能够带来并购效应,提升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1]申楠重点阐述了航线运输和市场占有率的现状与前景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并讨论了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最后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提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刘亮认为国航将利润大幅度下降,归咎于行业低迷、航油价格上升及汇兑损失等因素。[2]王媛莉等人认为营销战略对航空公司而言是指导性的方针,随着航空公司阶段性的发展以及区域市场的不断扩张,或者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采取的转型性发展策略,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航空公司的眼光也必将会瞄向国际航空市场。[3]李艳伟等人首先对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网络型航空公司的运营特点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收集亚洲主要航空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航空公司整体竞争力较弱,需要在运营规模、运营管理、航线网络、服务质量和生产效益五个方面着力打造竞争力。所建立的航空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能够正确评价网络型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水平,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竞争力的培育。[4]张西武等人认为信息化建设在中国民航从民航大国走向民航强国的发展规划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五”期间中国民航在民航信息化建设方面将斥资60亿以上。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发展规划的实施进行定期检查,并随时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订,保证信息化“十五”建设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分析现有有关信息化评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航信息化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5,6]李栋梁认为民用航空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创新性产业。他构建了“五要素分析模型”,并进一步阐述了五要素的作用机理和竞争力传导机制。构建了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和参考借鉴。

 

2.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概况

2.1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概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航事业不断的发展。直至今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的民用航空局于1949年成立,从成立到现在,我国的民航事业经历了从弱到强的一系列变化。[7]

图1: 1978年—2010年国内民航旅客运输总量统计图

图2 :1978年—2013年国内民航货运总量统计图

2.2我国民航业的发展现状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民航市场,我国的民航事业也表现出一定的自身特征:

2.2.1客运量与货运量不断增长

随着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客运量和货运量已经逐渐的赶超了一些发达国家。根据民航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53.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1%;旅客运输量1.86亿人次,同比增长10.7%;货邮运输量278.8万吨,同比增长6.0%,整体增速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以上的数据强有力的说明了目前我国的运输量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8]。

图3:2013、2014年上半年民航运输同比增长

2.2.2机场的覆盖范围在逐年扩大

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初期,机场只建设在如北京、上海、广州这一类大城市,而许多中小城市并未覆盖。但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民用机场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逐渐覆盖到西北地区的一些中小城市。这就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条件。目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日前在全国民航机场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加大民用机场建设投资力度。李家祥的报告指出在去年中央新增的1000亿元投资中,中国民用航空局争取到30亿元,主要用于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又争取到中央投资18亿元,主要用于民航中西部支线、西部干线的39个新建、扩建项目。中国民用航空局为这些项目安排了105亿元专项基金,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这些项目总投资达581亿元。我国的民用机场建设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在“十一五”期间,全国民用机场建设项目达到140个,其中新建机场50个,迁建机场12个,改扩建机场78个。到2010年,我国的民用机场数量将增加到175个左右[9]。

2.2.3航线数目增多

截止到2012年,我国的民用航空航线条数达到2457条,其中国际航线达到381条,国内航线达到2076条,港澳航线达到99条[10]。

表一 我国民用航空航线统计

图4 1990年—2012年各类航线条数统计图

2.2.4机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航站楼、跑道、停机坪、滑行道、供油系统、消防系统、行李系统、安全检查系统等设施建设完善,为中国民航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机场设施完善必然会引起客运吞吐量、货运吞吐量的大幅度增长。下面是我国2014年我国国内各大机场排名及客运货运吞吐量

表二 2014年我国各大机场排名及客运、货运吞吐量

2.2.5我国民航运输的体制建设更加完善

我国的民航运输,经过几十年的改革,目前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自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民航体制改革方案》后,我国的民航事业的体制系统在逐渐的走向完善。具体的改革措施有:1.联合重组运输航空公司;2.改组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3.改革机场管理体制;4.改革行业行政管理体制。

 

3.我国民航事业的SWOT分析

在目前的国际民航事业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民航事业与国际上其它地区民航事业相比有着一定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故将两者进行比较,为我国民航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3.1我国民航事业的优势

目前我国的民航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各项成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国外民航事业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发展空间。(1)机场覆盖面积大,航线网发达,为广大的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目前国内民航机场的覆盖面积逐年扩大,已覆盖至西北的部分中小城市。(2)机场及飞机上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居民提供了更为舒适的飞行环境。(3)由于中国民航企业拥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同时行业目标旨在确保旅客的出行安全。所以,国内的民用航空较其他的运输方式较为安全。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民航全行业预计实现运输飞行691万小时、309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1.7%、10.9%。1-11月,全行业完成运输飞行632.5万小时[12]。截至目前,未发生运输飞行事故和空防事故,各项主要安全指标均较好的控制在年度安全目标范围内,安全运行品质稳步提升。

3.2中国民航事业的劣势

中国民航具有上述的优势,但是与国际上某些地区的的民航企业相比仍然具有一些劣势。

3.2.1国内民航企业多,但企业规模小

与国外民航企业相比,我国的民航运输企业规模还是略显单薄。就企业投资、企业总资产、航线分布、机场规模等方面都低于国外民航企业。截至2011年,民航企业资产规模总计达到10842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4328亿元,增长66.4%。民航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07年底的66.2%下降为2011年底的63.6%。其中,航空公司由81%下降为77%,机场由49%下降为42%。虽说在一定程度上我国民航企业的资产规模有所增长,但是与国外民航企业规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3.2.2国内的民航企业运营成本高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机会成本包含在民航运输的基本运营成本当中。众所周知,燃油成本作为可变成本当中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航空运输的成本高低。而国内民航企业运营成本高的根本原因就是油价一直高居不下。根据相关统计,2001年我国的民航运输的平均航油成本占总成本的21.6%,但是美国却仅仅占到12.4%。

3.2.3国内民航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较低

目前对于部分国内民航企业来说,旅客投诉案例仍然存在。存在的这些问题充分的暴露了国内部分民航企业的管理弊端。例如最常见的是由于天气原因等造成航班延误,机场方面不能及时做好协调工作,造成旅客与航空公司的矛盾,这对民航企业的形象有严重的危害。国内民航企业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有企业内部处理信息交换与传递不及时,不通畅;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仍然不高等。

 

4.我国民航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就国际民航市场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现在国际民航市场已经逐步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国际民航市场的竞争环境与以前相比更为公平,甚至垄断现象也逐渐减弱。面对如此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国的民航事业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就国内市场而言,国内民航事业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国内民航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市场逐渐面向大众,使大多数人能做起飞机。乘坐飞机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在目前三种主要的交通方式中,如果民航的价格与铁路、公路的差距逐渐拉小时,大多数还是会选择安全并且用时短的飞机。所以民航企业市场策略的调整,市场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营业额逐年增长,这些资产反过来用于投资民航事业。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国内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内民航事业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产业,它的不断发展可以直接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5.提升我国民航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我国的民航运输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所以要不断的提升我国民航运输事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使得中国的民航事业在国际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充分展示我国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切实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居民消费,同时通过居民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根据相关的理论研究,结合我国运输行业的具体情况,提出提升我国民航运输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5.1中国民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部门之间交换与传递信息的速度与效率,提高日常的管理效率。民航业本就是高技术投入的产业,因此要想进一步实现科技化、高效率的工作管理目标,就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建设。

5.2中国民航企业的人才建设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我国的民航事业需要引进大量的专业人才。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的统一要求,作为全国人才规划体系18个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之一和现代交通运输业人才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用航空局组织编制了《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该规划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民航强国建设需要和行业人才队伍实际,围绕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开发培养,提出了统筹推进民航“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五大重点人才工程”、“四大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工作五项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经民航局党组会议研究通过并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同意,现予以发布[13]。

5.3中国民航企业的价格体制问题

国内民航企业的运营成本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民航企业不能保证大量的市场。因此,要想实现市场的扩大化,就要降低成本,降低价格。现行制定的我国民航价格措施有:1.对国内航空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价格主管部门由核定航线具体票价的直接管理改为对航空运输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的间接管理。2.以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民航境内折扣票价(平均每人公里0.75元)、国内航线、国际航线国内段公布票价(平均每人公里0.94元)为基准价和浮动上限,以航空运输企业社会平均成本为浮动下限。3.以调整后的平均每人公里0.75元作为国内各航线基准价,允许航空运输企业在境内、外销售国内航线客票时,以基准价为基础,在上浮25% 、下浮40% 的幅度内确定具体价格[14]。4.航空运输企业在政府规定的幅度内,引入多级票价制度 ,根据运输淡旺季、购票时限、人数、特定消费群体、航班时刻、机型等因素实行差别票价,报民航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并提前对外公布后执行。

5.4不断加大投入,引进外资

中国的民航事业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除了民航企业本身的资金投入外,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社会的投入。因此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引进大量的资金,进行民航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建设、管理机制的建立等。

5.5积极优化自身的服务

人们在选择航空企业的时候,服务质量会作为一个首要考虑的问题,试想在价格相同时,任何人都愿意选择舒适便捷的出行方式。所以航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的体现在了服务质量的竞争上。因此维持好客户关系,对于一个民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各大航空公司也在积极的发展各项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为旅客打造一个全新的舒适的便捷的出行环境。例如许多航空公司都推出了网上在线服务,网上查询、网上购票、网上退票等服务。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的构建决定着民航企业的成败与否。

 

【作者:朱峰 单位:新疆机场集团乌鲁木齐机场 地面服务部】

参考文献:

[1] 李春玲,王彧. 并购重组提升中国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研究——以东航并购上航为例[J]. 企业经济. 2013(03)

[2] 申楠. 中国国际国航公司市场竞争力的研究[J]. 中国市场. 2013(06)

[3] 刘亮. 国航转型之痛[J]. 中国新时代. 2012(12)

[4] 王媛莉,王双武. 航空公司战略品牌的国际化营销[J]. 空运商务. 2011(09)

[5] 吴丽. 汉莎航空:“平稳”飞行的秘密[J]. 商务周刊. 2009(10)

[6] 李艳伟,于剑,吴育华. 航空公司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7] 易世忠,包力达,杨盛锋. 国航正式加入星空联盟[J]. 西南航空. 2008(01)

[8] 晁春余. 我国航空公司加入国际航空战略联盟的SWOT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6(35)

[9] 张西武,高峰. 关于民航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设计原则[J].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2003(S2)

[10] 崔鸥晔. 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及其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综述(英文)[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07)

[11] 章奇.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关系及其分析方法[J]. 浙江社会科学. 2008(03)

[12] 王萍,王靖. 中国民航业规制效果的实证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 2008(03)

[13] 白云飞. 1986年~2005年中国民航业经营情况综合评价与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8(05)

[14] 余小惠. 从服务心理看我国机场服务管理的差距(一)——巴黎机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及启示[J]. 空运商务. 2007(24)

返回

Copyright © 2023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4248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648号 技术支持:富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