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机场集团在云南省、民航局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枢纽机场”的战略定位,按照“安全隐患零容忍”等要求,扎实开展“三基”工作,通过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和班组建设,全面提升所属各机场的安全管控能力。2016年,云南机场集团完成运输起降46.69万架次,旅客吞吐量5896.7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1.9万吨,同比增长8.8%、12.6%和8.4%,三大运输生产指标再创新高,同时实现了连续第12个安全年。按照云南省和民航局的要求,到2020年,云南机场集团将建成20个民用运输机场和20个I类通用机场,并且实现超过1亿的年旅客吞吐量。
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着信息化、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聚合裂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已经逐渐进入,并且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高新技术相对密集的民航行业,无可避免地受到了这股浪潮的影响。从人工查验到人脸识别,从手动排序到自动控制,从手工舱单到电子配载,包括刚才介绍的“长水常准”和“电子进程单”系统,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坚持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的引进运用,不断夯实安全基础,提升保障能力,改进服务工作。
在上个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机场也从过去单一的航空运输服务终端,逐渐成为城市和世界链接的纽带,成为旅游和商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样的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地需要一些新的思想、技术、方法和手段来提升管理水平,强化机场的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大会提出了“改革创新与安全发展”的主题,并且确定了“大数据驱动下的机场安保”开幕议题,抓住了民航安全和安保工作的新趋势,对各机场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机场面临的安全形势和挑战
十多天以前,中国民航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民航局冯正霖局长强调:“互联网时代,城市群和机场群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互联网推动了产业创新,为城市群和机场群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如果说信息化和互联网是人们思想上的纽带,那么机场和民航则是从物理上将人们连接到了一起。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机场作为城市之间最直接、最便捷的交通方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快速增长的运输业务量与运行保障能力不匹配的矛盾突出。根据民航局统计,2016年,全国民航共有民用运输机场218个,完成旅客吞吐量10.1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1510万吨,对比2000年分别增长104%、700%和278%。在运输业务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方面是人员资质和能力增长相对缓慢;一方面是机场保障环节增多,保障链条拉长,安全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位资源紧张,同时大量老、旧设备长时间超负荷使用,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航运输保障要求。可以说,快速增长的运输业务量与运行保障能力不匹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民航和机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将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
(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加剧,安保反恐形势严峻。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行动力度和活动范围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不安全因素。今年以来,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先后发生暴恐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去年发生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爆炸事件和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袭击事件,以及今年发生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站爆炸事件,都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已经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机场列入了袭击范围。可以说,恐怖袭击已经成为民航面临的现实威胁和全面威胁。
(三)安保人员流动性大,人力资源成本高企。根据民航局公安局统计,2016年,全国民航安检入职6649人,离职4134人,人员变动率27.8%。护卫安保人员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但由于用工形式、人员管理等因素,人员变动率相对安检人员还要更高。大量安保人员变动,不仅会对机场安保队伍的资质和能力产生影响,同时离职人员熟悉机场安保流程等内部情况,也会对机场安保防范构成潜在威胁。此外,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增加也是机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随着安保措施的不断强化,各机场安保人员不断增加,部分机场占比甚至超过半数,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对机场的总体运营,以及机场在新技术、新设备方面的安全投入造成了一定影响。
我想这些问题,就是目前机场安全和安保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和挑战。
二、大数据驱动是机场安全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这些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需要一些新的方法和措施,从更全面的角度、更广泛的范围、更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实施大数据驱动,是机场持续安全的基本要求。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定义,“大数据”是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大数据技术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专业化处理,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对于机场的安全工作来讲,事前预防的效果远远优于事后的责任追究。面对日益复杂的运行环境,我们需要提前掌握运行中的风险和问题,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运行情况,合理分配资源和保障力量,打通机场发展与保障能力之间的“肠梗阻”。所以,实施大数据驱动,是机场持续安全的基本要求。
(二)实施大数据驱动,是机场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在3月10日召开的安全形势分析会上,冯正霖局长再次强调:要充分认识民航安全工作的复杂性,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正常、安全与服务”四个关系,以如履薄冰的心态,扎扎实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安全与发展、效益、正常、服务之间是相辅相承、互为支持的关系,实现机场持续安全,需要准确把握这5个因素,有序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和协调发展。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机场的管理短板和盲区,才能有计划、有组织、系统性地开展工作。所以,实施大数据驱动,是机场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实施大数据驱动,是机场改革创新的主流趋势。大数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美国政府把大数据称为“未来的新石油”,把它上升到了国家意志的高度;我国也把“互联网+”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与互联网来谋取生存与发展,机场也是如此。在去年的南京会议上,我们就机场安全和安保工作进行了研讨,提出了人脸识别、航班保障管控、航班监视系统和智能安保建设等很多新的技术与方法。本次会议,我们还将就智能视频、人工智能、分类安检等进行探讨,这些都运用了大数据的方法,体现了大数据的思想。通过这两次会议我们不难看出,实施大数据驱动,已经成为机场管理,特别是安全和安保领域改革创新的主流趋势。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施大数据驱动,是机场推动改革创新,实现协调发展、确保持续安全的必由之路。
三、大数据驱动下机场安全工作的思考
面对机场安全发展过程中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要坚持以大数据为驱动,以信息化为引领,以互联网为支撑,转变观念,主动作为,开拓进取,扎实做好机场的各项安全和安保工作。
(一)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大数据的思维。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我想不仅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还应该包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汹涌而至的大数据和信息化浪潮,以及快速发展的民航产业形势,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大数据的思维,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努力适应民航改革发展的新常态。
(二)主动作为,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方法。安全工作,三分部署,七分落实。相对大数据的理念,我想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方法尽快落地,成为指导机场工作的具体措施。我们要主动作为,切实推进人脸识别、分类安检、航班监测和智慧机场等大数据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方法,夯实安全基础,缓解运行风险,全面提升机场综合管理和保障水平。
(三)开拓进取,善于使用大数据的手段。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学会使用大数据的手段,将大数据、信息化等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日常工作,通过对机场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切实解决机场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四、大数据驱动下机场安全工作的展望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机场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通过多种新技术的引进运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以云南机场集团为例,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运行安全方面。一是全面推进以“长水常准”为基础的“智慧机场”建设,以大数据为支撑,实现机场运行的协同管理,进一步提升运行保障和管控能力;二是加快推进“长水常安”建设,实现大数据驱动下的大安全、大服务、大培训和大监管,推进机场SMS和SeMS体系由书面建设向措施落地转变;三是全面实施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安全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安全文化和班组建设的目标管理,按照民航局“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和“安全教育、手册执行、风险防控、技能培训到班组”的要求,稳固安全工作根基,切实提升机场管理水平,确保运行持续安全。
(二)飞行安全方面。对于机场而言,目前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无人机、外来物和鸟害防治。针对这些问题,一是加快推进无人机监测与处置系统的引进运用,同时通过推动立法,完善无人机生产、销售、注册、使用等环节的数据和信息采集,以大数据实现无人机的源头管理;二是全面落实“跑道FOD防控系统”建设,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建立跑道FOD分类防控和处置标准,提升机场运行效率;三是试点实施“威胁性鸟类防控中心”建设,通过对鸟击事件进行定性分析,总结鸟群活动规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鸟害防治工作,以大数据为驱动,缓解鸟击风险。
(三)空防安全方面。安保反恐,情报先行。要实现机场空防持续安全,需要完善的情报基础。因此,在空防安全方面,一是加强与机场和地方公安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快推进安保反恐情报信息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引入公安数据与信息交互,充分发挥公安队伍在安保反恐,特别是情报信息工作中的主导性作用。二是全面分析,评估风险和威胁等级,建立机场安防分类标准,因势利导,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容量、不同威胁等级的机场采取不同的安保防范措施。三是利用人脸识别、自动身份查验等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重点人员、重点航线航班和重点行李货物的重点防控,逐步推进安检分类检查,提升机场安保防控工作的针对性。此外,还要通过引进围界监控和报警系统、自动巡逻设备、双视角X光机和人体快速扫描设备等,提升机场安保防范能力,通过技术升级,缓解机场在人员资质、能力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机场安全和安保工作虽然形势严峻,情况复杂,但是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坚持正确的手段,就一定能够不断进步,实现民用运输机场的持续安全。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