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6
“中国制造2025”计划有望加速推进,并已经敲定十大领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听取中国北车南车重组进展情况汇报,强调以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中国制造2025”被视作推动中国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的纲领性文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也有部署。一名智能制造行业权威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国务院敲定的10大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一个国家尖端机械制造强与不强的主要行业。目前,这个方面德国、美国、日本的技术实力最为强大。
“对于这些行业的确定,是由中国工程院牵头,包括50多名院士在内的专家根据中国的技术状态水平等综合确定的。”该人士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参与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制定和相关研究,他近期对外表示,目前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的全部发动机均靠进口。正在研制的重型燃气轮机的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如高温合金定向及单晶工作叶片仍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在加大对数控机床研发的投入,但是80%的高端数控机床至今仍依赖进口。2013年,我国已是机器人消费大国,位居世界第一位,但80%的机器人进口的。”
前述智能制造业权威人士说,两化融合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未来的产品将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机械产品向数字转变。生产制造将更多依赖于计算机,企业的生产更加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而在制造模式方面也会有变化,会有许多新的工业化理念,比如协同生产、大规模客户定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坚持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中小企业配套推进,务求重点突破,取得实效,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给予倾斜。通过不懈努力奋斗,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
对于这个方面,前述权威人士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国家工程,如何推动比较复杂,但是必须强调企业的主体,企业应该是创新的主体,有的技术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政府要营造环境,鼓励企业研发和创新,而不能过多干涉。
除了“中国制造2025”,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听取了中国北车、中国南车重组进展情况的汇报,对国企国资改革进行了部署。
会议重申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同时,要求继续加大国企国资改革力度,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
关于会议提到的“强强联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和南北车合并一样,核电、建筑、通讯等领域的强强联合也具有类似的意义,这将是中国央企合并的第一阶段。“不过决策层已经明确,合并是国家需要、企业自愿,不是拉郎配,而合并的目的是注重质量和效果,以竞争力为中心,而不是追求规模和速度。”
3月25日,财新网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一直有合并传言的中国南北两大造船央企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当天下午出人意料地进行了领导层对调。消息人士称,船舶工业有老领导建议“将船舶工业两大集团进行合并”。
【延伸阅读】
李克强部署“中国制造2025”,中国北车南车汇报重组进展
据中国政府网3月25日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国务院立法工作重点,让改革发展沿着法治轨道前行;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听取中国北车南车重组进展情况汇报,强调以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会议认为,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为方向,对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重点作出总体安排,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会议通过国务院2015年立法工作计划,确定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文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重点立法项目,其中政府投资条例、环境保护税法等急需的立法将尽快提请审议,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农田水利条例、居住证管理办法等立法将抓紧完成。会议要求:
一要坚持权由法授、权责法定,严防“红头文件”越权代法,逐步减少行政规范性文件,严格控制在立法中新设行政许可,严防部门利益法制化。
二要坚持立法与促改革、调结构、转方式协调配套,及时对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用法治巩固和保障发展成果,为改革探索预留空间。
三要坚持科学民主立法,完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夯实法律实施的民意基础。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会议指出,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会议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坚持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中小企业配套推进,务求重点突破,取得实效,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给予倾斜。通过不懈努力奋斗,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
会议听取了中国北车、中国南车重组进展情况的汇报,要求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自愿原则,为重组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企业稳定运营,促进效益提升。
会议强调,要继续加大国企国资改革力度,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和整合,创新商业模式,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升利润率,促进税收增加。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打造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
【延伸阅读】“中国制造2025”规划
该规划是推动中国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工信部首任部长、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透露,目前,工信部与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很快要上报国务院。
李毅中表示,上述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迈入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此前曾表示,“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传统上,中国喜欢以五年为期编注规划,最有名的当属十二五规划。外界认为,拉长规划时间,可提升顶层设计的效力,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眼下,作为“中国制造2025”惟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泉州已经完成“泉州制造2025”。
澎湃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国工程院牵头制定的泉州方案已经正式制定完毕,其采取了“1+3”的报告结构,包括《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以及三项行动计划——《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作者:王道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