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English

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

  首页  /  政策研究  /  行业政策

疫情下的民航经营管理学|新常态下的航企应对思考

2022-03-21

2021年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的第二年,虽然我国整体疫情防控卓有成效,但随着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在全球肆虐,国内多地疫情零星散发,让本已开始恢复的行业再次遭受不定时的打击。对中国民航业来说,一方面,国际航线投入持续受限,国内客运市场流量大幅波动,公司经营效益提升难度日益加大;另一方面,油价攀升、汇率波动等因素进一步加大了民航企业经营难度。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新常态下,精准管控成本,抢抓市场机遇,增加运营收入,将是民航企业长期面临的难题。本文利用飞友科技民航大数据、上市航空公司财报等多源数据,选取航班量、运力、客座率、利润等指标,绘制了国内航空公司2021年多维数据画像,对比分析航空公司的恢复情况,然后立足受疫情影响的新常态,从服务产品多元化、时刻资源优化、运行管理智慧化等三个方面,为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提升旅客出行满意度提出改进建议。

一、航空公司数据画像

为了定量了解2021年国内民航在疫情影响下的运行水平,本文以航空公司为主要分析对象,借助飞友科技民航大数据、上市航空公司财报等多源数据,绘制航空公司多维数据画像。

(一)运行数据对比

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有实际执飞航班量的客运航企共41家(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简称“境内航企”),无新开航航空公司。

2021年,境内航企实际执飞航班377.53万架次,同比增长8.6%,较2019年全年减少16.56%;投放运力671.87百万座位公里,同比增长8.93%,较2019年减少17.3%。2021年,境内航企实际执飞国内航班374.04万架次,占执飞航班总量的99.08%;国内航班运力662.16百万座位公里,占投入总运力的98.55%。执飞国际和地区航班3.49万班次,占境内航企实际执飞航班总量的0.92%;国际和地区航班运力9.71百万座位公里,占投入总运力的1.45%。

数据表明,2021年,国内航班持续恢复,且恢复程度较高,与2019年航班量和运力相比,恢复九成左右。但受到全球疫情影响,国际和地区航班量与运力持续下跌,未有恢复迹象。

(二)运营数据对比

本文利用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山航、春秋航、吉祥航、华夏航等国内上市航空公司2019年~2021年公开财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取载运旅客人数、货邮载运量、客座率、利润等典型运营指标,全年利润数据主要参考业绩预报。

2020年,上述8家航企的载客人次均同比下滑,四大航受影响更大,下滑均在35%以上,其余4家航企同比下滑都在30%以内。春秋航和华夏航各下滑17%,下滑幅度最小。2021年,6家(山航、华夏航暂未公布数据)航企载客人次均同比提升,四大航同比提升相对较低,都在15%以内,春秋航和吉祥航同比增长较多,分别为19.54%和19.64%。

在货邮载运量方面,8家航企表现差异较大,只有春秋航和华夏航在2020年疫情之下实现同比明显提升。春秋航和华夏航在载客人次和货邮载运量上表现优异,在2020年疫情影响期内同比下滑最小,甚至载客人次实现超过30%的同比增长。2021年,东航和海航的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最为突出。

在客座率方面,8家航企2020年同比2019年均明显下跌,客座率最高的春秋航空也由90.81%下跌至79.67%。2021年,只有海航、春秋航、吉祥航有非常小幅的回升,其余(山航、华夏暂未公布数据)航企的客座率进一步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

2020年,8家航企的净利润全部由2019年的净收益转为净亏损。除春秋和吉祥外,其他6家航企在2020年的净亏损额均超过2019年的净利润额。2021年上半年,只有春秋航和吉祥航实现转亏为盈,展现了在疫情冲击之下较强的盈利能力。

根据各航企近期发布的业绩预告,在2021年仅有春秋航空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00万元~5200万元,吉祥航与华夏航亏损较少,而3大航亏损均超过百亿元(海航情况特殊,在此不做分析)。民营航企由于运力腾挪灵活,收入利润仍明显好于大航。

综合考虑疫情影响、油价攀升、汇率波动等因素,航空公司在2021年依然承担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虽然载运旅客人次、货邮载运量有所提升,但大部分航企的客座率、净利润等均呈现同比下降趋势。如何在与疫情长期共存、行业竞争加剧的大局之下,提升数字化管理与服务能力,这也成为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二、新常态下的应对建议

数据对比表明,由于疫情反复,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在2021年依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经营亏损严重,复苏节奏受到拖累。因此,民航企业必须坚持转向精细化运营模式,技术为本,创新管理机制,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旅客满意度,满足多元出行需求的目标。本文从服务产品多元化、时刻资源深度优化、运行管理智慧化等方面,对新常态下民航企业如何经营管理尝试给出初步建议。

(一)服务产品多元化

疫情的反复对航空企业的多元化产品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一的机票捆绑式产品已经难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出行需求,只有差异化的产品才能为航空公司、机场等创造新的盈利点。2020年6月18日,东航率先推出了“周末随心飞”产品,此后多家航空公司基于各自的运力网络特征,陆续推出了类似产品。2021年4月6日,东航再次创新,推出了“前程万里”航空旅行产品,基于里程兑换机票,又一次引爆市场。在疫情影响下,航空公司通过“随心飞”等创新型产品,既能有效缓解现金流压力,也能有效拉动社会消费,提振度假旅游需求。

如果“随心飞”是疫情之下的应急之举,那么长久以来,航空公司面向不同代际、不同圈层的旅客,灵活设计行李、座位、Wi-Fi、机上娱乐、餐食、休息室等辅收产品,也为自身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老年人为例,老年人本身存在较多的旅游休闲需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老年休闲与民航出行结合,将成为一个具有普遍共性的市场热点。老年市场面向的不仅是老年旅客群体本身,还包括老年旅客的子女,他们出于关怀老人的目的,对老年产品也存在庞大需求。老年市场具备相对更高的溢价空间,产品服务链条显著拉长,只有高品质产品才能够有效满足老年旅客出行需求。

(二)时刻资源深度优化

时刻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稀缺资源,在疫情初期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因此,仍需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建立航班时刻评估、使用、交易、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及支撑平台,提高时刻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中多次提到了时刻相关的规划政策,这也为时刻资源管理优化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方向:

1.“加快推进航权、时刻、预先飞行计划数据融合和一网通办”,表明亟需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打通行业壁垒,简化审批程序,提升利用效率。

2.“构建与航线网络布局相匹配的航线航班、时刻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增强航班与时刻换季的匹配度,提高季中航班管理的灵活性,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探索航空时刻市场化配置制度,促进存量时刻资源高效流动”。这表明亟需深化时刻资源的市场化改革,探索更加多元的管理形式,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促进航班时刻内驱性流动。

3.“支持符合条件的货运枢纽机场建立货运航班时刻池,允许货运航班使用日间时刻,灵活安排货运时刻”。这意味着亟需大力支持航空货运发展,考虑客运、货运时刻的价值差异,持续解决机场时刻资源紧张与货运需求之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仍需进一步优化完善航班时刻管理政策,提高航班时刻资源配置效率,努力破解航班时刻的供需矛盾,更好地服务航空市场主体。

(三)运行管理智慧化

虽然疫情给航空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重组机遇,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创新商业模式、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企业亟需在新常态下苦练内功,坚持数字化、智慧化发展路径,以先进理念和技术为支撑,围绕航班流、旅客流、行李流、货物流,强化数据共享,建立优势互补、自主可控的开放型智慧民航生态体系。以航空公司为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智慧化管理能力。

1.积极运用北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结合日常业务场景,加速相关技术的应用落地。

2.统筹运行、营销、服务等多类资源,建立和完善数据中台,融合内外部各主体、各系统的多源数据,实现数据互通、安全共享、挖掘分析,探索数据资产管理机制。

3.基于数据中台,打造辐射全局的智慧决策大脑,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单位的业务协同,全面提升运行控制、网络规划、收益管理、机务维修等多维度的决策支持和科学管理能力。

4.全面统筹腹舱运力、货运飞机、航班时刻、货运枢纽等各类资源,加快推进航空货运信息化建设,促进航空物流信息共享;基于智慧化辅助决策能力,优化航空货运网络,提升航空货物运输效率。

通过多项举措,帮助航空公司加快完善全过程、全链条的管理体系,建立数据驱动、主动预判、精细管理的智慧化业务模式,从而简化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旅客出行满意度,增强航空公司应对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的弹性与韧性。(作者:丛玮、林雅晴、罗程洮 单位:飞友科技有限公司)

返回

Copyright © 2023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4248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648号 技术支持:富源科技